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008年专插本现代企业管理考试大纲
|
|
福建招考网整理自: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2007-12-18 14:47:13 |
《现代企业管理》考试大纲 一、考试原则及要求 侧重于考察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,注意“学以致用”和“必需、够用”,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;要求学员从我国的实际出发,系统、全面地了解、理解、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务,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。 同时注意专科与本科知识的衔接,为学习其他管理类课程奠定基础。 二、考试题型与题量 1.名词解释题 每题2分,共10分 2.单项选择题 每题1 分 共20分 3.多项选择题 每题2分 共20分 4.判断是非题 每题1分 共20分 5.简答题 每题5分 共20分 6.论述题 每题10分 共10分 三、考试内容和层次 1、考试层次 大纲中对每章的具体内容做出了包括了解、理解、掌握等深度与广度上的不同层次的要求。 在此基础上掌握每章考试的重点内容。 了解是指学员通过学习能知道概念、原理的基本内容,也就是回答“是什么”的问题; 一般以选择、判断、名词解释的题型考核。 理解是指学员在了解的基础上,能全面领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,能把握有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,也就是回答“为什么”与“怎么样”的问题;一般以选择、判断、简答的题型考核 。 掌握是指学员在理解的基础上,能灵活运用有关知识,分析实践中的一些问题与案例,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见解和方案,也就是回答 “如何做”的问题。 一般以简答、论述、案例的题型考核。 2、考试内容及具体要求: 说明:考试教材以尤建新(原黄渝祥)主编、高教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的《企业管理概论》为主。由于第一篇、第二篇和第五篇在《管理学原理》中有较多的内容,因此本次该科的考试以第三篇和第四篇为重点,其他章节适当涉及。 了解企业的含义、产生和发展, 理解、掌握企业的法律形式(重点):个体企业、合伙制企业、有限责任公司、股份有限公司. 理解、掌握管理的涵义、管理的职能;管理者及其作用,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(重点)。 理解、掌握目标的概念和作用、企业内外的目标以及目标范畴(重点);目标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内容 了解西方经典管理理论。 了解企业管理的概念与任务,理确企业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势(重点)。掌握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和技能。 了解企业组织结构形式的种类;理解其优缺点和特点;掌握其适用性。 了解组织结构设计中可能会遇到的基本问题(重点);掌握有效组织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向。 了解企业战略的概念和特征(重点),以及分类和战略管理过程;了解企业战略内外环境分析的内容和方法。掌握企业竞争战略三种基本类型及其选择。 了解人力资源的含义和特点,了解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含义、内容和基本原理(重点); 熟练掌握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(重点),了解人员选聘的原则、程序和方法;了解人员培训的内容和形式;了解人员激励的途径和手段(重点);掌握人力资源规划的任务、内容和程序以及人力资源规划的综合平衡;了解人力资源评价的种类,了解岗位评价的主要内容、人员素质评价的含义和类别、人员绩效考评原则、内容、方式和方法(重点);掌握人力资源的劳动组织和劳动定额的制定(重点)。 理解、掌握公司理财的有关基本概念(重点);理解财务分析的涵义、前提和财务报表(重点);理解、掌握成本要素与成本项目以及产品成本费用核算的一般程序和方法(重点); 了解企业基础设施的范围、维护工作;了解设备选择和合理使用的基本要求(重点);理解设备磨损的种类和特点、设备保养的内容、设备检查的种类、设备修理的种类、设备的寿命以及最佳更新周期的低劣化法(重点)。 了解工作环境的概念、因素和管理要求;掌握5S的内涵(重点) 了解生产的分类;理解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和基本内容(重点);理解设施布置的类型和考虑因素;掌握综合生产计划的涵义、策略、制定和分解以及准时生产的基本原理(重点)。 了解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发展阶段,熟练掌握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(重点) ,掌握过程控制常用的分析方法(重点)。了解控制图方法和抽样检验方法。 了解影响企业的环境因素以及企业对环境的影响作用;理解企业变革的原因、助力及克服措施(重点);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。 了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企业创新的含义,理解掌握企业创新的主要方面(重点); 四、教材和参考资料 教材: 企业管理概论 尤建新(原黄渝祥)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参考资料: 1.现代企业管理王 方华 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年 2.现代企业管理 吴拓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 3.现代企业管理学 吕殿平等 编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年
|
 |
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|
|
 |
|
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. |
|
|
|